8月,天空湛蓝,白云流动,一座泥墙黑瓦的建筑坐落在苍翠的深山坳里。斑驳的外墙、显目的标语,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遥远的战争年代。 这是奉节县平安乡咏梧村“箭楼”,共产党员彭咏梧牺牲前一晚带领游击队在此短暂停留。 碧血染旌旗,英灵耀千秋。 彭咏梧,原名彭庆邦,是小说《红岩》彭松涛的原型,在地下斗争中与江竹筠(江姐)结为革命伴侣。 1947年11月初,彭咏梧与江竹筠、蒋仁风、吴子见奉命组建川东游击纵队,研究部署下川东武装斗争工作。同年,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奉大巫支队成立。 1948年1月15日,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围剿,彭咏梧带着奉大巫支队向巫溪红池坝转移,途中驻扎在平安乡安子村的箭楼里。原打算趁黑继续前进,不料被叛徒告密,游击队遭遇攻击。彭咏梧为救负伤的革命战友不幸中弹,年轻的生命在33岁黯然终结。 就此,平安乡成为彭咏梧烈士领导下川东游击队生活、战斗的的重要区域,也是彭咏梧烈士最后战斗和牺牲的地方。 为了纪念革命英烈彭咏梧,2011年4月,奉节县平安乡安子村更名为咏梧村。 精彩的革命故事代代相传,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。重庆市、奉节县和平安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平安乡的红色文化,结合扶贫攻坚事业,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,传承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,建设红色文化景区,拟将平安乡咏梧村打造成“川东游击队小镇”。 目前,平安乡积极挖掘彭咏梧烈士的英雄故事,修缮保护彭咏梧烈士壮烈牺牲前经过的炮楼、雕楼、锦山寨和箭楼等红色文化景点;同时拟建设9组大型群雕,以及建设川东游击队陈列馆、川东地下党陈列馆。 沿着木质楼梯攀爬箭楼,彭咏梧烈士生前事迹、川东游击队的成立和发展过程都完整呈现给参观者,厨房、枪眼和大刀再现当时的场景,让人们触摸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 作为红色教育基地,奉节县平安乡有多处与革命历史相关的遗址和纪念设施,吸引了大量的红色教育活动和参观者,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