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教融合育英才 匠心服务赢赞誉 ——智能制造与建筑工程系汽修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绩盘点 回眸 奉节职教中心 智能制造与建筑工程系 汽修生产性实训基地 自2024年12月11日投入运营以来 以"真场景、真项目、真服务"的理念 以"校企联动+工学一体"的创新模式 写满了奋斗的注脚 闪耀着拼搏的光芒 短短三个月 累计服务车辆477台次 创造产值4万余元 更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汽修新锐 迈出了奉节职教中心的独特风采 书写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动篇章 2025年,学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,以协同创新为引领,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,广泛汇聚社会资源,聚焦夔门乡村振兴学院、产教融合共同体、生产性实训基地等,通过“增量、提质、强效”,推动我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。 教育赋能 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2025年,基地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实际需求,在深度调研基础上,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以"双元育人"为核心,构建了"送出去+请进来"的立体化培养体系。 1.技术特训营。选派50余名学生赴奉节县头部汽修企业开展沉浸式实训,系统掌握维修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。 2.大师工作室。聘请资深机电维修技师、钣喷技师驻校授课,通过"师带徒"模式手把手传授汽车机电维修、保养、车身修复、调色喷涂等核心技术。 3.实战练兵场。将企业真实订单转化为教学案例,学生全程参与接车诊断、维修保养、成本核算等全流程,实现"教室即车间,作业即作品"。 目前,在"零利润耗材+公益工时费"模式下,基地已为学生发放技能补贴3810元,真正实现"以工代学、以学促创"的良性循环。 社会服务 技术惠民的新杠杆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我校产教融合新抓手,也是2025年度的工作重点之一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,基地以公益属性打造"家门口的专业汽修站",破解县域汽修行业三大痛点: 1.价格透明化。某建筑公司沈总的丰田发动机大修项目,较4S店报价节省4万元。 2.技术专业化。外聘喷涂团队指导师生完成28台次钣喷作业,漆面平整度达行业A级标准。 3.服务便捷化。开通应急服务通道,成功处置周老师车辆车库趴窝等紧急故障13起。 通过建立"教师-学生-企业技师"三级技术梯队,基地已形成涵盖深度保养、机电维修、美容改装等8大类32项服务能力,服务满意率达98.6%。 创新突破 产教融合的县域样板 为促进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,基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三大创新路径: 1.资源整合模式。通过校企共建共享设备库,引入价值200万元的解码仪、四轮定位仪等高端设备。 2.成本控制体系。建立耗材数字化管理系统,维修成本较市场均价降低40%-60%。 3.可持续发展机制。将结余的2696元耗材经费反哺教学研发,孵化出"新能源汽车诊断平台"等3个创新项目。 未来展望 打造乡村振兴技术引擎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“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”的要求,彰显职业教育特色,基地二期建设已启动三大升级计划: 1.新能源技术专区。筹建新能源汽车生产性实训中心,应对产业转型需求。 2.乡村服务网络。与乡镇汽修点共建技术服务站,年计划培训乡村技师50人次。 3.数字赋能平台。开发线上服务方式,实现故障远程诊断、维修方案共享。 "我们不仅要培养懂技术的工匠,更要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职教人。"基地负责人表示。 这座充满活力的实训基地,正在用技术温暖人心,用匠心服务社会,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鲜活范本。 从课堂到车间 从实训到惠民 智能制造与建筑工程系 用行动诠释了 职业教育的时代担当 当学生们在机油清香中 锤炼技艺 当故障车辆在团队协作下 重获新生 我们看到的 不仅是技术传承的薪火 更是一个 产教融合新生态的 蓬勃生长 来源|奉节职教中心 图文|李 伟 秦顺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