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节门户网站 三峡主流媒体--大夔网
搜索
峡江论坛 首页 三峡旅游 行走游记 查看内容

内容 ·详情

石泉古苗寨: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树

2016-5-3 09:30| 发布者: 春燕拂晓| 查看: 1175| 评论: 0

导读:500多年的风霜雪雨,500多年的人事变迁,这个藏在大山幽谷、鲜为人知的古苗寨始终闪耀着人文的光辉,保存着淳朴厚道的古风。它就像长在闺中人未识的美女,一块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,只要看上一眼,就会念念不 ...
70多栋木质民居,100多户石姓人家,500多丘梯田,1000多棵古树,1000多座古墓……这里,便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苍岭镇石泉古苗寨,它是重庆市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苗寨,甚至比之前《中国博物馆志》所载“中国最大的原生态苗寨”贵州郎德苗寨还大。

中国最大原生态苗寨——石泉古苗寨
平素喜欢访古探幽的我,在家乡朋友的介绍、带领下,前往石泉古苗寨,心里的喜悦与期待,一如奔赴久别的恋人。
沿途风景如画,尤其是寨外大河口电站一段,堪称阿蓬江峡谷景观之精华:两岸奇峰耸立、怪石嶙峋;岩壁形状各异、姿态万千;河道蜿蜒曲折、江水澄碧如镜;江面上,吊桥横跨、木船游荡……清幽、奇美的精致,实在令人赏心悦目。
一边观景,一边沿峡谷陡峭、狭窄的山路前行,不久,便来到相传有500多年历史的石泉古苗寨。
寨子依山而建,占据了一个形似半岛的山腰,形如一把坐北朝南的椅子。整个寨子里有8孔山泉,这8孔山泉不仅清冽甘甜,四季不干,而且冬暖夏凉。因寨子里全是石姓村民,因而被称为石泉,“石泉苗寨”也由此得名。另有传言,这里过去常有猛兽毒蛇出没,无人敢居住,后来,石氏祖先来到这里,放火烧山,烧走猛兽毒蛇后定居下来,故“石泉苗寨”小地名又为“火烧溪苗寨”。
远观古苗寨,气势磅礴,焕发生机,寨中房屋错落有致,一点不显得凌乱。早晨炊烟四起,如丝帽一般挂在古寨的头上,似少女美丽的盖头,让游人看得如痴如醉。走在古苗寨中,古朴的木屋、明亮的石板、流淌的溪水、别致的木桥、高耸的古树连为一体。木屋在古树的遮蔽下,更真实有活力,溪水环绕着木屋,格外的宁静。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鸡鸣狗吠,打破了古苗寨的宁静。每条石板路上都淌着泉水,叮咚作响,似美妙的音乐萦绕在耳旁。黄牛悠闲地吃着青草,小猪在猪圈里闹个不停。夕阳西下,余晖斜照,古苗寨又变幻着色彩,像刚换上礼服的新娘一样美丽。
数百年来,由于道路交通的制约,致使古寨保存完好。古寨民居全为木质的四合院和吊脚楼,房屋除了正房、堂屋、转角、厢房、朝门,还有奇特的“官房”。最为神奇的是,修建这些房屋时,穿枋斗榫没用一铁一钉。村民家中的日常用具,几乎都是明清时期的祖宗们遗留下来的。
信步走进石泉古苗寨,但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质瓦房。这些民居,有的是吊脚楼,有的是四合院。有的是3间正房,有的是5间正房,有的除了正房还有转角加厢房。
正房一般为五柱、七柱、九柱之分,厢房一般为五柱、七柱。厢房多为吊脚楼,楼上为客房,楼下为安放石碓、石磨等生活用具的地方。也有的人家把吊脚楼上安排为书房兼卧室,楼下安排为牲畜的居所。
3间正房(或5间正房),最居中一间为堂屋。这是家族安放祖先牌位和祭祀先祖之地,是神圣的去处,一般禁止妇女、小孩,尤其是孕妇、产妇入内。当地人认为,孕妇、产妇身带血腥,是不洁之身,入内则有辱祖先圣明。
堂屋两边的正房,一般是家长或者成年成家之子媳的卧室。转角一般作为厨房、餐厅之用。寨里保存着古老的火铺、三脚、鼎罐等传统炊具。
堂屋后面,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,当地人称其为“官房”。据说这是主人用来接待官府之人的卧室,故称“官房”。在农家最尊贵的堂屋之后的房间接待客人,表示主人对客人由衷的尊重。
青瓦灰墙的老房子,粗看一眼,会觉得跟所有乡村房屋一样寻常,细看则会发现,大多数老房子都很讲究。屋子的窗户皆雕刻着精美的窗花,花、鸟、兽在窗花中活灵活现。窗花雕刻里的花,主要是梅花、桃花等;鸟一般是喜鹊、凤凰等,兽类主要是梅花鹿、山羊等动物。这些窗花,虽然因年代久远,失却了最初的色泽,但雕工之精美,不能不令人惊叹。
尤其让人称奇的是,每一栋民居的穿枋斗榫都没用一铁一钉,但能柱柱相连,枋枋相接,梁梁相扣。从纵观看,房屋的上部、中部、下部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,看上去端庄稳重、九曲回肠、曲径通幽,给人以一种既有典雅灵秀之气,又有挺拔健劲之美。而吊脚楼的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极其轻灵,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“轻”的效果,“悬虚构屋”,架空而立,上实下虚,对比强烈,凸显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。
沿着一条由几十步石梯铺就的小路,来到寨子后山。触目之处皆高大的枫树、杉树、银杏树、拔枣树,青杠树、坛罐树等珍稀、濒危树种。棵棵树干笔直,直插云霄。不少树木胸径大多需要两三人牵手才能合围。这些长青古木,虽然经过了上百年、甚至几百年的沧桑,有的已经空心,有的被粗大的古藤缠绕,但皆枝繁叶茂,郁郁葱葱。
为何这些树木从未遭砍伐,且生长得这么好呢?带着疑问,向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。才知,石氏家族有爱护林木、保护生态的祖传,有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树”的族规。石氏家族自古以来都把房前屋后的树木当成风水树,他们认为,一个寨子的人丁是否兴旺,子孙能否有出息,就要看风水好不好。砍伐了古木,等于破坏了风水。几百年来,尽管寨民修房造屋砍伐了不少木材,但都按族规,砍了多少就栽了多少,所以,山上始终林木参天、郁郁葱葱,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郁郁葱葱的古树林中,还发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古苗坟。有的是单人墓,有的是双人墓,甚至还有三人墓、四人墓、五人墓。这些苗墓多为长方形,砌石均用凿、钻之类的工具打造过,凿印清晰可见,但工艺粗糙,近乎于原始。奇怪的是,只有少数坟墓有碑文,最早在乾隆年间,而大多数坟墓没有碑文,没有图案。至于古苗坟里所葬何人,葬于何年,连当地老人都无从知晓,这些谜,只有等待专家来揭开了。
后山之巅、垭口路旁,巍然伫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,这便是石姓族人最为骄傲的历史见证——“圣旨碑”,当地人又称“节孝碑”。虽然碑面已经斑驳,但仔细辨认,依稀可见石碑上方横排两个大字:圣旨。石碑居中竖行排字:旌表节孝石母周氏老安人千古。据寨中人介绍,石合昌之母周氏,青年守寡,一生辛勤抚养、教育子女,其事迹经层层推荐感动了清朝皇帝,于是,皇帝下旨建贞节牌坊予以表彰。过去文武官员、庶民百姓从此路过,都要下马下轿,以示尊敬。
伫立高处,透过变焦镜头,俯瞰整个古苗寨:字迹斑驳的石碑,草木横生的古墓、飞檐翘角的吊脚楼、褪色的雕花门窗、泛黑的牌匾、坍圮的土墙、废弃的石头水缸……无不散发着古朴而清幽的气息。
而寨民们饲养的家禽家畜:山坡上撒着欢儿的牛犊,树林里啃吃青草的小羊,水田里悠然游弋的鸭子、草从中捕捉虫子的鸡群、院子里忠实看家的黑狗、树荫下默然凝思的猫咪……它们,则为清幽的古寨平添几许生机。

古苗寨淳朴的苗家姑娘
古苗寨清一色的石姓人家,据《石氏族谱》记载,酉阳石姓一世祖石宦曹系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六世孙石士器后裔。石泉石姓从“才”字辈传至“世”字辈,迄今已有15代。石姓人素来尚武,故人多高大,性格粗犷豪爽,明清出了两个武秀才。后来随着汉文化的渗透,逐渐重视文化和教育,清末即有石昌熙中举、石宗俊中秀才。因为世代重视教育,建国以来寨子里出了不少大学生、研究生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。明清举人石昌熙的后人现大多在酉阳、黔江、涪陵、万州等地工作,有的已留学定居美国。这些从寨子里走出去的人,带着苗寨的朴实,为古苗寨增添了不少光彩。
游走于古寨,所遇到的村民,虽然年龄、长相各有不同,然而,只要见有客,皆非常热情:有的笑脸邀请家中喝茶,有的为客人唱起古老的敬酒歌,有的还主动把先祖留下的“古董”展示给客人看:古书、古画、古床、古桌椅、古瓷器、古农具、古装饰品……琳琅满目,有的是明末清初的,也有民国时期的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“家家有珠玉,户户有珍宝”的石泉古苗寨,无异于一座苗族文物博物馆。
石泉古苗寨,一个长在闺中人未识的美女,一块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;只要看上一眼,就会念念不忘;只要牵手一次,就会铭刻在心上!
来源:搜狐旅游
主编:毛小燕

热点 ·排行

  • 月排行
  • 周排行
  • 日排行

广告 ·推广

关于大夔网关于大夔传媒投稿须知广告服务实习申请招贤纳士

地址:重庆市奉节县三峡风B幢1单元24-09 邮编:404600 | 大夔热线:023-56551393 | 投诉举报热线:56551337
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渝ICP备18014354号

手机版|大夔网

GMT+8, 2024-5-2 20:06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