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节门户网站 三峡主流媒体--大夔网
搜索
峡江论坛 首页 读书作文 查看内容

内容 ·详情

王十朋在夔州“民本”思想初探

2017-12-4 14:05| 发布者: shuang| 查看: 1683| 评论: 0

2012年10月28日,是南宋大贤、著名诗人王十朋诞辰900周年。为纪念这位南宋朝廷的名臣,百姓称颂的名官,诗坛公认的名诗人,王十朋家乡——浙江省乐清市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。

(网络图片)

2012年10月28日,是南宋大贤、著名诗人王十朋诞辰900周年。为纪念这位南宋朝廷的名臣,百姓称颂的名官,诗坛公认的名诗人,王十朋家乡——浙江省乐清市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。为了进一步收集有关王十朋的历史资料,使这位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,乐清市还组织专人深入王十朋曾经生活和为官的地方走访座谈,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。
作为古夔州(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)一任地方官员,王十朋虽然在夔州为官时间不长(公元1165年——1167年),但在夔州人民心中却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佳话。就在瞿塘峡口的奉节县城东边,有一条清澈的河流,碧波荡漾,昼夜奔流不息,然后汇入浩淼的长江。当地人称这条河流叫“梅溪河”。之所以叫“梅溪河”,那是百姓为了纪念王十朋特意将“西瀼水”更名的。
王十朋在夔州做官时间不长,但他勤政爱民,兴利除弊,深受夔州百姓爱戴。他在夔期间创作诗歌315首,是唐宋时期除杜甫外创作三峡诗歌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。而且他的诗充满了“民本”思想。作为封建朝廷的命官,一个士大夫,能做到这一点,更是难能可贵。
王十朋与夔州似乎有一段注定的缘分,当他还在饶州时,与人一起饮酒作诗,就以“夔”字为韵,后来果然就有改任夔州的差遣;在来夔州之前,他夜间做梦,也梦见自己到了夔州,前往观看八阵图。王十朋认为,这是他与夔州之间缘份的征兆。为此,他还写了一首诗《梦观八阵图》。诗中写道:
易任夔子国,身犹在重湖。
梦魂辄先往,临江观阵图。
奇才盖三国,壮志吞两都。
惜哉功不遂,英雄为欷歔。
胡为恍惚间,微茫见规模。
清时耻谈兵,武侯其戏予。
这首诗是说:我从饶州改任夔州——这是古代夔子国所在的地方。夔子国是春秋时楚国的同姓国,后为楚国所灭。我的身体依然在鄱阳湖,梦魂就先行前往,在江边观看八阵图。诸葛亮的奇才盖过三国,他的壮志在并吞曹魏和东吴。令人惋惜的是功业不曾实现,英雄为之流泪感慨。为何恍惚之间,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八阵图的巨大规模?清平的时候耻于谈兵,诸葛武侯是在戏弄我吧。这首诗描写诗人梦中观八阵图的情景。诗的最后两句“清时耻谈兵,武侯其戏予”是一种自嘲与反讽。王十朋所处的南宋,国土沦丧,山河破碎,岌岌可危,何曾是什么“耻谈兵”的“清时”?“武侯其戏予”是说诸葛武侯明知我不能统兵收复失地,却将神秘的八阵图显现给我看,这岂不是在戏弄我?言语之间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神情。王十朋对赴夔州任职,是很重视的,正如其在《夔州到任谢表》中说到“鱼复素称岩邑,在坤维实为要卫,苟非文武之长才,曷副蕃宣之重寄”。尽管夔州偏远,又是刀耕火种之地,且其诗中所说“西来水陆备艰辛”,但“只为君恩不为身”,体现了王十朋忠君爱民的思想。
王十朋勤政爱民,在夔州实施一系列的“惠民”新政,受到了夔州百姓的爱戴。这些新政包括:“买山种树”、“引水惠民”、 “修葺(qì)城墙”、 “瀼水种柳”、 “重筑社坛”、 “新修移建武侯祠”、“再奏马纲”等等。尤以“引水惠民”和“再奏马纲”更是给百姓带来实惠,至今在民间广为传颂。
以引水惠民为例。由于夔州土地贫瘠,土不养水,且夏季几乎年年干旱,虽地处长江边缘,但若要饮用长江水,必须到江边挑。江边进城坡陡路险,挑水十分困难。如遇冬季,长江水退枯后,挑一次水来回要走几公里路,那就更困难了。所以夔州人饮用水只能将山后的天然水用竹筒引到城里,然后储水进池按人口多少供应百姓,因此,夔州百姓饮用水就成了他们心中的痛。在王十朋任前的历届知府,看准了这是敛财的机会,他们派人把握水源,将水卖给百姓,敲诈百姓,从而大发水财。百姓却为了水日日夜夜发愁,特别是那些没钱买水又没劳动力到长江挑水的穷苦百姓,更是为水愁白了头,有的还卖儿卖女,倾家荡产。王十朋到夔州任后,了解到这一社会现实,即着手兴修“义泉”,不收百姓一分钱,以解百姓饮水之忧。
王十朋在《给水》一诗写到:
接筒引水下山陬,端为夔民解百忧。
长使义泉名不断,莫教人费一钱求。
此诗是说,连接竹筒引水下山脚,实实在在为夔民解除百忧。要使“义泉”之名不断绝,那就莫要教人费一文钱来求水。王十朋却以人为本,兴修“义泉”的举措,正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再以“再奏马纲”为例。所谓“马纲”,是指编纲运输马匹的制度。我们知道,南宋最大的敌人是金,金人属北方少数民族善骑,所以马匹在南宋朝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无论交通运输、军事征战、农业生产,都离不开它。南宋偏安江南,与马匹的主要产地西北地区很远,因此运送马匹的马纲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危。“纲”是计量单位,南宋每百匹或五十匹马,编为一纲。南宋初年,西北马纲走陆路。乾道元年(1165),吴璘、杨政等大将,以陆路驿道山川险恶为由,提出改走水路。如在宕昌寨(今甘肃宕昌)所买的“西马”,先走陆路,到利州(今四川广元)上船,顺流而下,到荆南(今湖北荆州),再走陆路,运输到需要马匹的地方。在成都府路所买的“川马”,从合州(今重庆合川)上船,顺流而下到荆南。走水陆需要大量的船和船工,于是朝廷责成夔州、归州(今湖北秭归)等地打造马纲船,并招募梢工、水手,供给草料。马纲走水路的动议,遭到四川制使汪应辰、夔州知府王十朋等人坚决反对。王十朋上奏朝廷,恳请废止水路。
在《夔州论马纲状》中王十朋说:臣自入境以来,窃见夔峡之间土狭民贫,面皆菜色,衣不蔽体,非江浙荆湖诸路之比。为监司守令者,傥能皆劳心抚字,无一毫之扰,犹恐不能活之。况今马纲之害极重,财力必当大困。臣滥居牧民之任,不敢不以实闻。……马纲之费侔(móu)于所入之赋。……财非天降地出,又必取之于民。而夔之民贫如此,财何自而出耶?
王十朋说,臣下我自从进入夔州地境以来,私下看见瞿塘峡之间土地狭窄人民贫穷,面带菜色,衣不蔽体,不能与江浙荆湖各路相比。作为负有监察之责的地方长官,如果能费尽心思安抚体恤百姓,丝毫不去打扰,还深恐不能养活他们。何况现今这马纲的害处极为严重,财力必定大为困难。臣下我担当管理民众的任务,不敢不将真情如实报告。马纲的费用相当官府所收的全部赋税。……钱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,地里长出来,而夔州的老百姓贫穷到这种地步,钱财又从何而出?但孝宗还是批准了马纲改行水路。王十朋再次上奏,力陈水路的弊端,但已无力挽回。然而马纲水路施行不到两年,就不得不停止。“书为爱民成再奏,泪因忧国有双痕。”王十朋《行可再和用其韵以酬》一诗中的这两句诗,意思是说,为了爱民我两次上奏,忧虑国运我泪流双痕。道出了他不顾个人安危,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。同时也说明王十朋深谙“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治国理念。的确,马纲之弊,使本来贫穷的夔州雪上加霜,不少夔州百姓为此倾家荡产,有的甚至为运送马纲失去生命。
为官一届,能做成一两件大事也就不错了。王十朋在夔不过短短两载,却为当地百姓作了不少好事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从以上诗文中,我们窥见了王十朋一颗为民谋福利的赤诚之心。但是,王十朋作为南宋王朝的命官,他的“民本”思想始终是服从和服务于“忠君”思想的,他的爱民是为了“固国”,百姓感念他实际上就是感恩朝廷。说白了,是为了王朝政权的千秋万代,这一点,我们不能也不可以苛求于他。
乾道三年(1167)七月,王十朋离开夔州东下。夔州百姓为感念王十朋的治夔功德和爱民如子的为官原则,专门为他立了生祠,以作为纪念。所谓“生祠”是人还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的祠庙,可见夔州人对王十朋爱戴与敬重之情有多深。王十朋对夔州的情感不仅铭刻于心,而且还以“夔”字为其孙子命名,“夔”是古夔州的专用字,很生僻,很难写,可见王十朋是将对夔州的爱深深地留在了心中,而且要将这份深情传诸后嗣。离开夔州时,百姓自发相送十里不还,王十朋被感动得涕泪涟涟,以袖掩面,催马前行,走出老远还登山回望,恋恋不舍。并写下《登古峰岭望夔州》一诗,在诗的最后,王十朋说:“知此邦人,亦念使君不?使君无可念,空有诗篇留。”“使君”为州郡长官尊称,这里是王十朋自称。
古峰岭在远离夔州的巫山、奉节交界处,走了那么远,王十朋还在回望夔州,可见他对夔州的感情甚深。
可以告慰使君王十朋的是,夔州人至今仍典藏着对王十朋的这份历史情感。而王十朋留下的也不仅仅是诗篇,那是比诗篇更为珍贵的东西——体恤民情,兴利除弊的“民本”思想。不是么?一条以王十朋命名的“梅溪”,日夜奔流不息,一直在诉说着王十朋在夔州的逸闻趣事……
来源:中国奉节网 作者:杨辉隆

上一篇:老屋下一篇:中国梦与复兴中华

关于大夔网关于大夔传媒投稿须知广告服务实习申请招贤纳士

地址:重庆市奉节县三峡风B幢1单元24-09 邮编:404600 | 大夔热线:023-56551393 | 投诉举报热线:56551337
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渝ICP备18014354号

手机版|大夔网

GMT+8, 2024-5-4 02:15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