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节。诗歌疯长的土地,诗歌丰收的土地,诗歌铺满历史的土地。 这本诗集里的诗,都是从这片土地里生长出来,然后转而歌咏这片土地的诗。 第一辑:颂歌——英雄的土地;第二辑:吟唱——神奇的土地;第三辑:情愫——生养我的土地;第四辑:畅想——别样的土地。 多好的编排,多好的构思! 为什么是英雄的土地呢?“70年,历史长河短暂的一瞬……70年,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……70年风雨征程……70年岁月如歌……站在岁月的肩膀上,透过历史的眼眸,我们不由自主将目光追溯到70年前那个永垂青史的地方……” 诗人荡气回肠,诗人浮想联翩,诗人将自己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手一样普通的手挺大气地那么一挥,历史的烟云居然也从这片土地上空滚滚而来了,英雄的气魄居然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也有些伟人般宏大的意思了。 为什么是神奇的土地呢?“一曲未绝的竹枝词韵/在岁月的唇边唱响/以无法梗阻的/穿透力 突破/峡江的风雨”(《夔门纤道》),“大江截流那天/受孕了的三峡/注定要诞生一江如镜的水/这一江水/碧绿了天空/这一江水啊/盛满了几代中国人的梦……”(《好大一江水》) 在历史到现实的转换中,江是小小一条江,门是矮矮一道门,竹枝是细细一声颤音,这一切都只是挂在“岁月的唇边”,那么从岁月走过来的人当是神奇无比的了,人在土地还是当初这一片的土地上创造的奇迹,无可预测,无可估量,无可阻挡! 为什么是生养我的土地呢?“回老家的路上/路很陡峭 母亲站立村口/了望的目光削平了坎坷/来来往往/我如履平地/老家很近/老家也很远/近处是母亲的乳头/远处是我带血的脐带/腹地因此而神圣……”(《腹地》) 作为游子,走得再久再远,总有个疲惫厌倦的时候。想老家了,想母亲了,想人生之初母亲的乳头了,想血肉相连的脐带(连奉节这非人的草木脐橙也有脐眼哩)了,于是是人都离不开母亲的胸怀,是人都离不开最初的腹地,是人都要有空无空回回老家,看看母亲,不管老家离你多近多远,母亲的目光是清澈还是呆滞…… 为什么是别样的土地呢?“初,神创造天地,灵行于渊面……及至生男造女,世上人间……赞曰:水连四海,风来八面;万国宾朋,恐后争先;和睦同居,至美至善;伟夫高哉,喜乐无边!”(《夔门赋》) 泱泱古国,茫茫诗海,唯此地凸起一座诗城;千窗万户,洋洋众门,独这里半开一扇夔门。这便应了天造地设,大地恩赐了。然包括诗人在内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,不光用笔写诗,写小诗,还在用心灵和智慧,在书写大自然的诗,大发展的诗,大美丽的诗,可感可触的大诗,那么奉节之子杨辉隆除了还在他的文化领域內写“大诗”,同时将这本小小的诗集呈现出来,当然已经可以感到欣慰了。 来源:中国奉节网 作者:向求纬(中国作协会员、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