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温旧梦,不仅可以一遍遍咀嚼梦境中的温暖与美好,还可以咂出与当初不一样的滋味来。重温旧书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 拿到一本新书,难免因为新奇而匆匆翻阅,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而囫囵吞枣。好比饥肠辘辘之时,面对一桌美味佳肴,大肆饕餮,来不及细品。又如猪八戒吃人参果,狼吞虎咽而不知其味。不过读书比八戒吃人参果幸运得多,人参果只有那么几个,吃完就没了,书是可以重读的,只要你想,随时都可以。 偶尔翻到杨绛评英国女作家简·奥斯汀的小说《傲慢与偏见》的文章,说这本书通过恋爱婚姻的角度,写尽了世态人情。这本小说是我上中学时读的。那时少不更事,只记得是个爱情故事。 再找小说来重读。才发现书中平淡的文字充满了戏谑与嘲讽,处处显出作者的智慧。十九世纪英国士绅阶层的生活状况与交往方式、形形色色的人……这哪里是一本爱情小说,根本就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。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其实,一个人也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不同的时代,不同的年龄,不同的心境,阅读同一本书,就会有不同的领悟。 年经时读梁实秋的文章,也是读不下去的,文章里充斥着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,文字也欠修饰。那时的我喜欢的是何其芳的《画梦录》,富有画面感并且美丽精致的文字,还散发着青春的忧郁。于是在草草翻阅了一下梁先生的书后,就将它塞到了书柜的角落里不见天日。 当青春岁月已然逝去,中年猝不及防地到来之时,翻开这本旧书,竟读出了别样的滋味。虽然写的是日常生活,却处处见老北京的风俗人情,少有华丽的词藻,但文字却很耐咀嚼。小事一件,却写尽人生百态。情感内敛,机智、幽默随处可见。比如他写《请客》,将不同类型的客人安置一桌形容为“鸡兔同笼”,让人不觉莞尔;再比如,《北平年景》叙事从容,北平过年时祭灶祭祖的风俗跃然纸上,又微讽一些陈规陋俗。 平实的文字藏着浓烈的思乡之情,要再三品味,才捉摸得透。重拾这样的书,也许是中年心境使然吧。 重温旧书,得“温”。得细嚼慢咽,慢慢咂摸。好比泡功夫茶,烧水、温壶、泡茶,功夫做足,茶香才会散发到极至。重温旧书,就像一位老朋友,一直等着你,当你和他重逢,他没有狂喜,也没有惊讶,只是淡淡问候一句:嗨,你还好吗?仿佛早就预料到你会来,来与他重温那段美好时光。 来源:重庆日报 作者:贺芒 |